問題解決方法的本質與系統思考的貢獻

黃意鈞 Ivan Huang
9 min readMar 8, 2021

引言

自從開始學習引導之後,我就陸續接觸到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此外,由於教育部108課綱的其中一個核心素養是「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我從2018年開始陸續受邀為中小學老師進行系統思考的培訓。另外,當我開始教系統思考之後,我經常會被問到「使用系統思考有什麼好處」。

以上背景讓我開始探究問題解決方法的本質,以及系統思考在問題解決的定位。那些在我腦中浮現的問題包括:

  • 問題解決方法的本質是什麼?
  •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的方法?這些不同方法之間的共同點是什麼?
  • 相較於其他問題解決的方法,系統思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經過三年有意識地探究之後,我有了一個初步的成果。其中一部分有被放進我的系統思考課程當中,但是由於課程時間有限,所以我把一些沒能放進去的內容以寫成文章,希望藉此能夠幫助有興趣的朋友對於問題解決及系統思考有進一步的認識。

問題解決的三個主要階段:觀察、詮釋、介入

在探究的過程當中,我持續蒐集關於問題解決的資料,後來我在「調適性領導」(Adaptive Leadership)讀到了調適性領導者會如何運用「觀察、詮釋、介入」來帶領人們處理問題(註1)。其中,「觀察」(observe)指的是對於問題進行觀察,包括相關的事件與模式,也就是「定義問題並蒐集問題的相關資料」;「詮釋」(interpret)是對問題形成假說,也就是彙整前一階段所蒐集到的相關資料,來「解釋問題為什麼會發生」;而「介入」(intervene)就是基於對於問題的觀察與詮釋,來設計方案以處理問題。在這三個階段當中,每一階段都是建立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並且是一個循環迭代的過程。

當我讀到「觀察、詮釋、介入」三階段的概念時,我意識到這三個階段似乎可以作為一個框架來檢視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我所實際檢視的問題解決方法如下(註2):

  • 這幾年在台灣變得越來越有名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註3)
  • 關注在企業內推動創新的「創意問題解決法」(Creative Problem Solving)(註4)
  • 資深引導師及引導書籍作者Ingrid Bens所提出的「系統化問題解決法」(Systematic Problem Solving)(註5)
  • 文化事業學會(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的「參與式策略規劃」(Participatory Strategic Planning)(註6)

--

--

黃意鈞 Ivan Huang
黃意鈞 Ivan Huang

Written by 黃意鈞 Ivan Huang

A facilitator specialized in systems thinking, action science, and adaptive leadership, who aspires to dedicating himself to a sustainable future.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