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面對複雜問題,系統思考的六支箭

近幾年「系統思考」一詞開始流行起來,這或許會讓人想問:「為什麼要使用系統思考?系統思考能夠帶來什麼好處?」因此在本篇文章,我希望透過一個案例的示範,來介紹系統思考在我們處理複雜問題時,如何能夠幫助我們做到:
- 梳理、整合我們對於複雜問題的觀點與認識;
- 透過將問題可視化,協助群體對於複雜問題取得共同認識;
- 探究複雜問題的成因與底層的心智模式;
- 尋找能夠有效處理複雜問題的可能對策;
- 指出系統中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地方;
- 累積對於複雜問題的學習。
X公司的情境
為了說明系統思考在組織的應用,我們得先建立一個情境。首先,請先設想有一家X公司聘請你擔任他們的顧問,希望你可以幫助他們處理公司目前面臨的挑戰。在與公司的幾位主管訪談之後,你獲得以下的觀點(註):
- 銷售部門主管:每次訂單數下降的時候,我們都會更努力來爭取新的訂單,來達成我們的業績目標(目標訂單數)。
- 製造與運送部門主管:為了爭取到新訂單,銷售人員對客戶做了許多「客製化服務」的承諾,例如我們會根據客戶提出的需求來修改產品的規格,或是把產品在對方指定的時間運送到指定的地點,這無形當中就增加了我們的工作量。當這些工作量超出我們量能所能負荷的之後,我們就無法維持我們的服務品質了。
- 客戶服務主管:客戶很重視服務品質。過去一段時間,許多客戶對我們的服務品質有諸多抱怨。如果我們無法維持一定的水準,當客戶再也受不了的時候,就會選擇把訂單轉給其他廠商。
面對這個情境,系統思考可以帶來什麼幫助呢?
梳理、整合我們對於複雜問題的觀點與認識
系統思考帶來的第一個幫助,是協助我們梳理複雜問題,相當於把一團雜亂的毛線整理得更有條理,這主要是透過把人們對於問題的認識轉化為系統圖來實現。在此我會運用其中一種系統圖 — 因果還路圖(Causal-Loop Diagram),來示範系統思考可以如何幫助梳理問題。
首先我們先從銷售部門主管提供的資料下手:
每次訂單數下降的時候,我們都會更努力來爭取新的訂單,來達成我們的業績目標(目標訂單數)。
從銷售部門主管所提供的訊息,我們可以畫出如下的系統圖(圖1):

圖中藍色箭號代表的是「因果關係」(causal relationship),它是用來連結系統中的不同因子。其中,箭號尾巴連結的是「因」(cause),箭頭指向的是「果」(effect),而在系統思考中,因果關係可以分為兩種:
- 正向的因果關係:「因」的存在會促進「果」的發生;
- 負向的因果關係:「因」的存在會抑制「果」的發生。
銷售部門主管所提供的訊息,意味著銷售部門會比較現有的訂單數與目標訂單數(銷售部門的業績目標)。當兩者之間出現落差,銷售部門就會更努力地去爭取新訂單。 (所以「目標與現有訂單數的落差」與「銷售人員爭取訂單的努力」之間是正向的因果關係)
一旦爭取到新訂單,現有訂單數與目標訂單數之間的落差就會縮小了。 (所以「現有訂單數」和「目標訂單數」之間是負向的因果關係)
接下來是製造與運送部門主管:
為了爭取到新訂單,銷售人員對客戶做了許多「客製化服務」的承諾…,無形當中就增加了我們的工作量。

如圖2所示,製造與運送部門除了要消化因為訂單所產生的工作量,還會需要承擔「客製化服務」所帶來的額外工作量。 (所以「現有訂單數」與「對客戶提供客製化服務的承諾」對於「製造與服務部門的工作量」都是正向的因果關係)
當這些工作量超出我們的量能所能負荷的程度之後,我們就無法維持我們的服務品質了。